一、前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10月)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的有关精神,我校于2021年专门制订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进一步加强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同时对照《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福建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教体〔2019〕27号)文件精神,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优化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美育教学成果明显;2022年,颁发了《关于成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与通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了领导小组和美育中心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宏观层面领导小组把控,中观层面美育中心规划统筹,微观层面由各职能部门、教学院系具体运行的全员全过程美育组织架构。2023年颁发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云顶美育工坊”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城教〔2023〕19号),2024年立项10个美育类工坊。学校美育团队以“省双高校”建设重点项目“云顶美育工坊”为抓手、“三教”改革联动,倡导“博以知识、雅以修身、通专结合”,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和通识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推动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二、重点任务主要进展与成效
(一)完善课程体系方面
1.美育理念树立方面
坚持正确方向。我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闽南地方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文化主体认知、强化文化担当的自觉意识。
坚持面向全体。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美育必修课程;开设多样的社团活动,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形成美育“浸润”校园的新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美育必修选修课程,统筹全校美育资源,开设美育工坊,提高普及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2.各学段课程设置方面
设置《美育》为公共必修课程,共2学分、36学时,全校不同专业学生安排在第2-3学期按专业分类分批完成教学任务。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从大一下开始开设,每年有至少20门美育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
3.课程目标定位方面
本课程作为面向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以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人文、艺术课程为基础,与本科阶段的美学课程相衔接。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审美修养、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完善人格为导向,以普及学生人文、艺术知识为本位,最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拓展赋能。
(二)深化教学改革方面
1.美育课开设方面
从2020年开始,《美育》作为公共必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同时,根据学生需求,充分发挥美育教师的专业优势开设系列美育拓展课程。注重美育的实践环节,在通识课程体系——美的体验与审美模块中,开设体现多元化美的课程,涵盖艺术美、生活美、社会美、科技美等,开设注重实践的课程,例如书法、舞蹈、茶艺、雕艺、戏剧、戏曲、影视鉴赏以及陶艺制作等。
2.教学改革方面
《美育》作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过美育三教改革,校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遴选认定,带动美育课程整体建设的思考,其中包括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学管理等,整体提升课程教科研水平,推动学校美育教育体系,更新美育教育思想和观念,从而推进美育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多元化建设。
《美育》课程教学模块化,并遵循“四位(认识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自主学习—课程导入—重难点分析—任务训练—考核评价—拓展创新”六个环节,做到课前细化学习任务、课中深化学习重点、课后强化实践能力,层层递进,学生鉴美、创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艺术实践活动常态化推进方面
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种路径实施美育浸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照教育部通知的八大行动计划,全方位、多层次构建美育浸润工作体系,拟制《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浸润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发挥美育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价值功能。
依托多维项目,助力美育浸润扎实性。以竞赛促动教与学,有效推动课程教学成果转化,获奖成果丰硕;依托美育中心每年举办的“美育与通识教育文化节”,有效扩大美育的覆盖面,切实践行“以美培元”;依托校内大师工作室创设美育工坊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创作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艺术社团等第二第三课堂,实施美育浸润,营造校园大美育的良好格局。
4.评价和考试改革方面
改革实施注重过程、理实并重的多元评价方式。《美育》课程主要目标是提升人文素养、审美品味,因此,学习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 元 化 评 价 方 式 |
组成 |
具体内容 |
应用 |
过程性考核 (60%) |
出勤(20%) |
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学习考核,以线上完成度和教师线下评价作为考核分数 |
视频学习、章节自测、课堂活动(60%) |
课堂表现(20%) |
期末理论考核 (40%) |
理论考试(40%) |
以统一线上理论考试考查 |
实践作业(60%) |
结合线上、线下实践作业和教师评价得出分数 |
5.艺术学科创新发展方面
双高项目为抓手,建设美育工匠工坊。系列实践课程是“云顶美育工坊”矩阵建设的重要支撑环节,依托雕艺、陶艺、纸艺、漆艺大师工作室、古琴闽音坊等,让学生通过技艺的实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实现活态传承。
6.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
讲好优秀校友故事,出品原创精品——话剧《盖军衔》,荣获福建省高校戏剧最高奖项“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大学生戏剧奖”,荣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项目、福建省4个不同类型的奖项,圆满完成多场外出表演,成功入选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三)改善办学条件方面
1.美育教师配备方面
学校重视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多方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2021年底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校内协调艺术设计、学前等专业的专任老师,多渠道解决美育师资问题;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美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本年度美育课程教学团队涵盖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类专业专职教师。校内专、兼职教师15名,外聘教师2名;高级职称教师5名,中级教师5名,初级教师5名。
2.场地器材建设配备方面
类别 |
地点 |
面积(平方米) |
间数 |
美育实践教学排演厅 |
明德楼4-101 |
329.42 |
1 |
艺术演播厅 |
信息中心一楼演播厅 |
359.68 |
1 |
美术馆 |
至善楼一楼展示厅 |
284 |
1 |
其它固定艺术场馆 |
会议一 |
493.4 |
2 |
南校区运动馆 |
2047.5 |
多功能报告厅 |
南校区 |
371.61 |
1 |
3.社会资源整合方面
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拓展校外美育实践基地。积极与厦门市南薰琴院等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将南音乐团、古琴乐团请进学校,提升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统筹学校各专业学院的大师工作室、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分批建设云顶美育工坊;通过校政行企通力合作,进一步完善校内艺术实践基地;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将党建品牌“美育社区”落到实处,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
4.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方面
积极探索“美育+社会实践”模式,组建美育社会实践队和志愿服务队走进基层乡村,开展教育关爱、艺术墙绘等活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团队先后共组织35支社会实践队,近400名师生参与,累计进社区、乡村70余个,累计墙绘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活动得到了人民网、学习强国、青春思明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极大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完成情况
1.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方面
调整成立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与通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相关校领导担任副组长,通识学院、各专业教学二级院系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校美育领导小组,协调美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成立了美育中心,由通识教育学院负责人担任美育中心主任,全面统筹学校美育资源,组织美育工坊实施,加强美育浸润实践行动计划,提高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教育质量。
学校经费投入充足,支持推行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年份 |
学校教育教学经费总投入1(万元) |
美育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
美育工作经费投入总数(万元) |
占学校教育教学经费总投入比例(%) |
教育设施、设备投入2(万元) |
其他3 (万元) |
2023 |
44956.19 |
88.08 |
0.20% |
6.94 |
81.14 |
2.制度保障方面
2021年,成立了“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课程融入党史教育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2022年成立了美育与通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指导学校美育工作;2023年制订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云顶美育工坊”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2024年制订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浸润行动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
3.社会氛围营造方面
打造团青IP“厦小城”,品牌深入人心;美育资源更新迭代,对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原创精品话剧斩获多项大奖,不断走出校门;“美育+社会实践”,助力乡村美育提质发展,得到人民网、学习强国、青春思明等主流媒体20余次报道;美育成果凝练的案例荣获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教师斩获国家级奖项7个,省级70个,市级5个;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育赛事,国家级1个、省级23个、市级37个。
四、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序号 |
不足之处 |
改进措施 |
1 |
原创精品不够丰富 |
加大经费支持,引进优秀人才,充分挖掘闽南地方文化题材,创新创作出成果 |
2 |
标志性成果不够多,尤其是国家级奖项 |
整合校内外资源,课赛结合、以赛促教,力争产出国家级优秀成果 |
3 |
服务社会方面,尚显不足 |
产出优秀作品,大胆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乡村,扩大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
五、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2025年,全面浸润。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学科的美育功能,以美育浸润老师,以美育浸润学生,进一部推动“云顶美育工坊”项目建设,建成规范成熟运作的美育工坊10个以上,力争建成美育名师工作室。
2026年,深耕优化。统筹资源,打造优化音乐、舞蹈、设计展示、影视等美育空间,扩大原创精品成果,拓展美育服务社区、乡村,
2027年,特色发展。凝练专业、课程特色,打造“一院一品”特色美育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
六、美育工作改进发展建议
1.加强对美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建立美育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合作;
3.依托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美育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优质美育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4.设立美育专项课题,鼓励美育教师进行科研探索和实践创新。
附件
相关指标落实情况一览表(美育)
项目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一、艺术课程开设情况 |
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的中小学比例 |
|
|
|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数 |
16 |
17 |
17 |
高校学生毕业要求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 |
2 |
2 |
2 |
二、美育教师配备情况 |
中小学专兼职美育教师总数 |
|
|
|
中小学美育教师缺额 |
|
|
|
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数 |
14 |
15 |
15 |
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缺额 |
0 |
0 |
0 |
三、面向全员的艺术展演活动情况 |
举办市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次数 |
|
|
|
举办校级大学生艺术展演次数 |
37 |
32 |
34 |
四、学生美育评价情况 |
全面实施艺术素质测评的中小学比例 |
|
|
|
高校是否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
是 |
是 |
是 |